(转载,行文略有删改)

10 

9月6日,公关公司宣亚国际品牌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宣亚国际”)宣布,拟收购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莱坞”)约48.25%的股权,标的资产交易价格近28.95亿元,支付方式为100%现金支付。

蜜莱坞的核心业务是直播平台映客的研发与运营,这场交易若最终被批准,将成为国内直播行业的第一并购案。

“借钱”收购自己实为无奈

宣亚国际今年2月5日登陆创业板,4月11日开始停牌谋划重大资产重组,标的是市值约70亿元的映客直播。

5个月后,宣亚国际披露了收购案的最新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是宣亚国际收购映客,但收购方案显示,映客直播核心股东将拿出21.56亿元,对宣亚国际前四大股东增资,而宣亚国际则向其四大股东借钱进行收购映客。也就是说,映客的核心股东将间接持有宣亚国际权益。

这笔收购被部分人士质疑为借壳上市,对此,宣亚国际在重组方案中强调,此次收购完成且增资事项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北京宣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宣亚投资”),交易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的变化,不构成借壳。

虽然这起收购是否构成借壳上市还有待定论,但对资本市场以及直播行业来说,这起收购案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映客“借钱”给宣亚国际收购自己,目的是什么?

对于映客的这一举动,有分析人士认为,映客创始人通过此举希望大笔套现离场,宣亚国际接盘映客;但也有声音认为,映客此举是因为资本纷纷离场,创始人不得不通过这种办法为映客输血。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奉佑生等映客创始团队并没能套现。根据宣亚国际2017年一季报披露的信息,映客创始团队向上市公司一共间接提供21.56亿元的资金,基本上是本次交易中映客团队的全部净得部分(除税后)。

真正套现离场的则是昆仑万维等机构投资者。

根据宣亚国际的公告,宣亚投资成立的投资公司嘉会(平潭)投资管理中心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以现金收购金沙江朝华、芒果文创、昆仑万维等多家投资机构所持有的全部或大部分映客股权。交易完成后,上述转让方将不再持有或持有极少的映客股权,也就是说宣亚国际接盘了映客股东名单中投资机构的持股。

这已经不是映客资本方第一次退出。早在2016年9月21日,昆仑万维就将手中持有的部分映客股权对外转让。

自媒体“娱乐资本论”认为,这笔交易如果顺利完成,通过宣亚国际不断增发收购,届时映客将接近于成为宣亚国际的全资子公司,通过分拆交易和外部杠杆,最终完成变相的借壳上市。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也是映客团队的无奈之举——如果不上市的话,它很难从私有市场融资。

而没有钱,直播平台是很难活下去的。

TO C 直播行业或已偏离风口

业内人士认为,映客的资方撤离,并非偶然事件,真正的原因是直播行业已经偏离了风口。

梳理直播行业的融资新闻不难发现,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年初资本疯狂涌入直播行业,如映客从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完成了天使轮、A轮、A+轮融资。

有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有近100家直播平台都获得了融资,但今年7月,科技媒体TechWeb做过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直播行业2017年1月至7月共发生17起融资并购,仅涉及16家直播平台。

资本撤离,一些直播平台开始倒下。

如今年初,估值5亿元的光圈直播死掉,除此之外,微播、网聚直播、趣直播等诸多直播平台悄无声息地下线,6月30日,YY投资的M直播也下架。

“娱乐资本论”对此分析认为,大多数直播平台都没有造血能力,只能依靠VC(风投)源源不断输血,大多数VC也认识到这是一个更适合快进快出的行业,而不是应该呆在董事会谋求“天长地久”。

行业观察家洪仕斌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烧钱模式根本行不通,这已经被多个行业验证过,商业的本质就是盈利,但大多数直播平台都没有找到盈利模式,并且本身也不占据行业前几名的地位,因此大面积倒下是必然的结局。

而专注直播和网红行业的自媒体“今日网红”创始人彭超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虽然今年时不时有直播平台倒下,但自己并不认同直播行业会面临全面洗牌的结局。

“一些没有竞争力,或者没有积极谋求转型的平台估计会被淘汰,但像斗鱼、企鹅电竞、虎牙等都有自己的特色,它们或者是在游戏直播方面很出众,或者是在娱乐方面很有优势,未来行业不会就剩一两家大平台,应该会有近十家直播平台,专注于开拓不同的领域。”彭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