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直播死亡录丨碰瓷、缺钱、封杀……路在何方?
2017年底,直播似乎犯了太岁,先是纷纭胶着近九个月,宣亚映客“联姻案”一拍两散宣告剧终;接着92年女孩与周鸿祎隔空打嘴炮,水滴直播无奈关闭……
从兴起到泡沫炸裂不过一年有余。据8月21日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直播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的直播平台共有270家,其中2017年上半年新增的直播平台有41家,直播用户已达3.43亿。
数量尽管可观,但繁华之下,难掩行业里的红利期已过这一事实。2016年的直播行业惊涛拍岸,270家直播平台,泥沙俱下。比至2017,大浪淘沙。风口已过,新芽NewSeed对这百余家直播平台进行了盘点,清点尸骨,饿殍遍野。
平台搭建本就是一场资本游戏,那些没有被资本垂青过的平台暂且不谈,仅从曾拿到过融资的直播平台来看,据新芽NewSeed不完全统计,已有27家。资本爸爸中,不乏有IDG资本这样的大玩家。
死于政策收紧
直播平台由来已久,先有行业鼻祖YY直播、9158、六间房,后有酷狗繁星、斗鱼TV、来疯直播、火猫。但这些还大多局限于PC端,绵延发展七八年未成气候。2016年移动直播兴起,彻底把直播行业推上风口浪尖。
不可否认的是,素人直播时代的到来给直播领域带来了太多红利,催生了“网络主播”这一时尚感十足的职业。不少直播平台的爆发性兴起,或多或少都有些打擦边球的意味。
监管随之而来,北京互联网文化协会、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信办、文化部等部门的监管令、查封令一道又一道的下发,一些靠打擦边球生存的小平台终于混不下去了,仅今年被关停的就有72家。
其实,对于这些打擦边球的平台,查封整改之后还有重新上线运营的可能,但致命一击的,还是平台资质的审核。
2016年11月,《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实施。在这“规定”里,有三个关键词:“双资质”、“先审后发”、“及时阻断”。仅就“双资质”这一项,(即互联网直播平台与网络主播需要获取相对应的合法资质),折损的平台不计其数。
2017年,政策再度收紧。9月,广电总局下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审批事项服务指南》,申请单位需满足的条件需要“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注册资本应在1000万元以上。这也意味着,大部分的直播平台均不具备上述资质,在众多知名的直播平台中,已经拿到“视听证”的公司仅有YY、映客等少数直播网站及腾讯、爱奇艺这样的成熟视频网站。
一时间,“视听证”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最大门槛。一下科技副总裁陈太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家的做法都是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即收购一家有牌照的公司或与他们合作来解决。”据业内人士透露,视频牌照的价格一度被炒到2000多万元。
高昂的运营成本之外,烧不起牌照钱的,只能应声倒下。
死于同质化
纵观整个直播领域,大多集中于“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两个品类。2016年红海席卷,各路资本疯狂跑马圈地。记者在多个场合不止听一个投资人说,“宁可错投,不可不投”。
直接导致结果是大量同质化的平台出现。
秀场直播里,入场早、不差钱的映客、花椒(360旗下)的地位自然难以撼动,腾讯直播、百度百秀、来疯直播(阿里系)背靠BAT,也烧得起钱。
游戏直播中,斗鱼、虎牙、战旗、龙珠、火猫等平台之间的竞争依然如火如荼,背后的资本方不乏红杉、腾讯、YY、软银中国这些大户人家。
而其余的200余家直播平台里,单是秀场直播与游戏直播这两个品类便占据了七八成空间。入局者甚多,直播平台内容空洞、同质化严重,已然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
对于直播平台来说,早期吸引用户流量并不是难事,难的是用户的留存。根据易观智库提供的数据,基于初期明星站台或网红直播,直播平台拥有数量众多的“高频低停留”尝鲜用户。时至2017年第2季度,用户对直播的尝新体验淡化,加之政府部门屡屡出台对直播的监管政策,直播用户的人均单次启动次数和人均单日使用市场数据平稳中有所下滑,如何提高直播用户的活跃度和用户粘性成了各大平台的当务之急。
总有聪明者破局。
成立于2010年的微吼直播将目光聚焦于商务直播,盯准会议直播这个市场庞大的香饽饽,在细分领域也成了排头兵,2017年4月获得了2亿人民币C轮融资;今年6月18日,成立刚满一年的“一直播”又开展了第一个“618美妆节”直播大促,将“直播+内容+电商”无缝链接起来,为粉丝提供场景化和互动化的购买体验……
死于缺钱
一如今年的共享单车,“速生速死”大概是“千播大战”最好的概括。压死那些死去平台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都是“缺钱”!
直播行业的商业模式与在线视频行业相似,均是凭借优势内容吸引流量,培养用户内容付费习惯,并通过渠道将流量变现。不过,和在线视频不同的,几乎所有的直播平台都是以用户打赏分成的机制,当用户基数足够大时,打赏利润覆盖甚至超出运营成本,平台便开始盈利。
如果说直播领域的上半场各家的重点还在跑马圈地,下半场则转向了内容源之战。各家平台之间,每天都在上演挖人大战,尤以游戏主播为甚,主播身价水涨船高。从坊间流传的各种直播收入榜单来看,头部游戏主播的身价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堪比一线明星。
狂热过后,居高不下的运维成本也是各个平台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引流越来越困难。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下,平台的生意自然离不开持续的资金和流量支持。一直播背靠微博、花椒有流量大户360的扶持、斗鱼背后站着腾讯爸爸;在美国上市的YY和陌陌,因为业绩可观而被高盛看好,推荐为买入级别;而在香港上市的天鸽,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也出现了42.6%的增长,这样的增速接近马云对阿里巴巴今年的营收增长预估。
而那些没有盈利能力的小平台缺乏干爹,运营不利,抢人失利,开始成批量倒闭,而那些有实力的大平台却活得越来越滋润,不仅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出现大幅增长,而且还开始利用手头充裕的现金,不断收购一些有潜力的中小平台。
于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死于用户“碰瓷儿”
野蛮生长时代,直播的秀场与线上夜总会别无二致。众所周知,食色性也,软色情是用户刚需,对于积累用户和套现来说立竿见影。曾几何时,“良民”监管并不成气候,政策监管还是占据主导。几经整治,生态向好,但依然有平台,在所谓的“黑公关碰瓷”中,应声倒下。
典型代表如水滴直播。
12月11日,一篇题为《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的文章称,自己走访了多家网吧、餐馆等公共场所,发现装有360水滴摄像头的门店,监控所拍摄的画面在被拍摄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未经处理便在水滴直播的平台上进行直播,严重侵犯了公众的隐私权。文章一经发布,迅速登陆各大网站的头条,将周鸿祎推上了风口浪尖。
周鸿祎似乎挺委屈,从对外的姿态上来看,初衷不过是为了做公益。三番回应,360与92年姑娘你来我往隔空对战,“人民想念周鸿祎”之后,红衣教主终于又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尽管出台了整治方案,但12月20日,奇虎360还是永久关闭水滴直播功能。
路在何方
有人说,直播之战可能一如在线票务平台、共享单车、网约车之战,终局都是寡头之间的抗衡。亦有人说,直播这个市场足够大,可以同时容纳多家平台共荣共生。
从当前来看,尽管直播流量的红利期已经冷却,但伴随着争议、荷尔蒙和金钱,“直播+X”的扩展场景仍然存在诸多可能:
直播+游戏:电竞生态正如日中天,BAT等正规军接踵入席,具备头部游戏IP与解说大V的游戏直播平台将会越走越宽;
直播+电商:直播的优势在于自带巨大的流量入口,与电商的结合已成提高天花板的新路径;
直播+媒体:手机直播迅速成为资讯传播的一手渠道;
直播+内容:不少内容运营商开始以做传统节目的形式来做直播。以映客为例,今年以来先后斥资数亿元,推出“樱花女神”、“映客先生”等几大IP;
直播+明星:2016年,明星直播还只是尝鲜行为,到今年,直播已经是明星宣传的必备选项了;
直播+教育:不少在线教育平台开拓市场拓展用户的标配;
直播+出海:与中国相比,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的流量成本低廉,研发能力有限,本土互联网产品匮乏。根据“时间机器”理论,这些地区的互联网生态比中国要晚2-3年。移动直播在这些地区还处于萌芽阶段,正是国内企业跑马圈地的绝佳目的地。
经历资本涌入、监管政策落地等一系列事件后,国内网络直播行业告别野蛮生长时期。洗牌大幕早已开启,资本、监管、用户多方合力,倒逼的是整个行业的精细化运营,内容的融合与转型升级才是整个直播市场良性发展的核心动力。
可以预见,还将有一大批直播公司陷入运营困境,被收购甚至倒闭,暴风还在呼啸。如何做好直播服务体验,打破竞争壁垒,寻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活下来并且活得好,才是直播平台接下来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来源:新芽New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