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GET大会| 保利威专场:“教育技术如何不被滥用”有了更好的答案
教育与技术的距离,从未有如今天如此之近。
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引领很多产业上演着不同程度的变革和升级。AI+教育的风口,让不少在线教育的创业者,迅速成长为行业新贵甚至独角兽。这让教育行业对技术更是产生了疯狂的追捧。然而,在这股浪潮中,也有不少行业人士开始反思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11月14日上午,GET 教育科技大会保利威专场完美收官。数位国内外教育大咖在本次论坛上对技术如何赋能教育,以及“教育技术如何不被滥用”等话题做精彩的分享。而来自WISE全球教育创新加速器的三家海外创新企业也在本次论坛上展示了他们在教育+技术方面做出的成果。
赵海涛:越早拥抱教育技术变革,越早受益
在今天的论坛上,人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赵海涛做了主题为《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技术体系 》的演讲。他认为越早拥抱教育技术的变革,越早把教育技术贯彻到教育组织机构当中,越能够获得很好的收益和效益。
教育技术如何不被滥用?赵海涛表示,必定要有智库的参与、专家的引入,还有开放民主的扁平化的组织机构的设计。做教育技术整体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应用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架构的体系设计,规划落实成内容以后,建议成立相关的项目组来负责具体的实施。另外,对于教学组织而言,应该有一个可持续的投资、规划和绩效考核,这样才能够确保教育技术能够持续发展,并且能够有效的使用。
管健:用技术实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学堂在线副总裁管健认为技术对于未必是一个必须品,但是它带来了一种新的逻辑和新的机会。
管健表示,学堂在线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教育几千年以来的一个实践和理念,就是希望能够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要做到有教无类,首先是要做的是基于知识图谱的资源和用户的组织。利用知识图谱给每一个资源做画像。另外一个是对人的知识结构去做一个画像。基于资源的画像和知识结构的画像使得学堂在线能够去给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管健总结说,纯的IT技术可能不能够那么容易的解决教育的问题,也许我们的路线可能要在交叉学科。
周鑫:教育与科技应该共生共享
保利威营销副总裁周鑫在做分享时认为,以前的技术和教育是一个买卖关系和加法关系,未来教育相关的技术应该跟教育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它不再是单单买卖关系和单一场景的满足,而是共生共享的场景,彼此交错、彼此需要,彼此交错。
技术服务商要懂的客户的业务,客户的痛点,懂客户如何给学员提升学习效果,只有懂这些东西,才能把技术上的事情做的更好。
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应该有四点:第一、内容为王,维护原创知识体系,内容重组;第二、数据为王,个性化精准推荐;第三、运营为王,运营依赖于数据;第四、体验为王,用高清无延时大屏互动。
保利威有两条核心的产品线,一个是云点播,一个是云直播,通称为视频云。云点播有157项功能,102项为教育而生,云直播是237项功能,201项为教育而生。
肖盾:智能教育1.0时代是多和快,2.0时代是好和省
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在本次论坛上分享的主题是《智能教育究竟智能了谁》。
肖盾表示,科技本身不带有价值观,但使用科技的人的价值观就代表了产品的价值观。所以“科技发展再快,时代发展再快,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影响再大,也要知道我们做得本质的事情是教育”。
肖盾称,智能教育也是随着教育信息化迈入了2.0时代,在1.0的时代我们更多讲的是多和快,就是更多的覆盖,更效率的提升。在2.0时代,应该在多和快继续进一步渗透的基础上,进入到好和省的阶段。其中省就是更少的时间,更少的资源包括金钱,获得更好的效果。好就是通过简单的知识学习走向对能力的构建,然后走向真正对核心的教育目标的影响。
李玉顺:引导学生理性的使用互联网络
李玉顺是北师大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的领域包括移动学习、智能教学系统、数字校园与区域教育信息化。在演讲中,李玉顺分享了题为“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的精彩内容。
李玉顺称,要不要给孩子手机?手机要不要进入课堂?这些都是在实践上,包括很多的校长都很困惑的事情。这背后映射出来给学生在使用手机方面有效的引导,不仅仅是给予他们信息的搜索、整理、加工、问题解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对于注意力的关注,对于自控力的提升。
如何培养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者?基于我们的实践,政府、学校、家长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像APP要求形成管控,有秩序。手机沉迷的问题绝大部分不是技术在教育应用价值的削弱,而是我们人对于学习者的关爱欠缺。
在上午的GET教育科技大会保利威专场中,除了以上5位教育大咖的精彩分享,来自wise全球教育创新加速器的三家海外教育科技企业也现场展示了他们是如何帮助学校、老师以及机构更有效的去使用以及如何管理学习的数据。